天气:
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征求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黑旅办发〔2017〕205号
来源: 中国黑龙江     作者:信息管理员     更新日期:2017.12.07

各市(行署)旅游委(局),省森林旅游管理局、省农垦总局旅游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精神,做好我省冰雪产业相关工作,现征求对《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并于12月4日下班前将修改意见加盖公章后反馈我委,无意见也需行文反馈。
  联系人:赵雅思,0451-58680063
  特此通知。


                                      省旅游委        
                                  2017年11月30日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冰雪产业涵盖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教育及冰雪装备制造等领域,覆盖面广、关联性强、市场前景好、消费拉动大、综合带动性显著。我省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悠久的冰雪历史文化,冰雪产业是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增长期,加快冰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冰雪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助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2022年,展望到2030年。
  一、发展基础
  (一)基础条件
  我省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份,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冰雪资源的优越性,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冰雪共存,冰雪资源丰富、种类多且组合优势突出。
  我省是中国最早开发冰雪、运营冰雪的省份,是中国现代冰雪产业的肇兴之地。作为中国冰雪旅游资源、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品牌第一大省,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独具匠心的冰雪艺术、美不胜收的冰雪风光为黑龙江赢得了冰雪之冠的美名。
我省冰雪文化氛围浓厚。拥有世界四大冰雪节庆之一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世界最大冰雕雪塑基地—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国际级雪上竞技赛事承办地和滑雪旅游胜地,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永久性会址—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等。2016 年全省拥有具备滑雪条件场地122 个,居全国第1 位,拥有滑冰场馆19 个,全年近千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
  我省是冰雪体育强省。冰雪竞技体育成绩显著,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冬奥会等世界大赛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相继成功举办了亚洲冬季运动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一系列世界冰雪体育单项大赛,提高了我省乃至我国冰雪项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冰雪群众体育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冰雪体育市场初具规模,冰雪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迈出新步伐。
  我省冰雪装备产业起步较早,曾拥有国内最大的冰上体育运动综合器材生产企业。近年来,冰雪装备产业发展逐步加快,现有14 家冰雪装备骨干企业,产品覆盖冰刀、滑雪板、滑雪场索道、造雪机、护具用品及服装等多个种类,部分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二)问题与挑战
  我省发展冰雪产业,有资源优势,有历史底蕴,有产业基础,保持了全国领先地位,有力地支撑了我省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但也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多样性需求;缺乏精品,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环境配套亟待提升。
  近年随着京张申办冬奥成功,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全国冰雪产业南展西扩,多省市冰雪产业的全面兴起,对我省冰雪产业发展和领先地位造成强烈冲击,我省冰雪产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针对黑龙江省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针,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冰雪旅游为牵动、冰雪文化为提升、冰雪体育为推动、冰雪教育为基础、冰雪装备研发制造为助力,加强全域统筹,促进产业融合,加快冰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省冰雪产业扩量升级,将我省冰雪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加快冰雪经济强省建设,助力我省全面振兴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整合发展。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分工协作、互利共赢,避免碎片化、低水平、同质化。丰富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水平,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冰雪产业要素集聚和区域协调联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
  2.全域发展,重点突破。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全社会共建共享,实现全区域整体提升。实施精品战略,着力打造具有独特性、高水平的产品,提升冰雪产业核心竞争力。
  3.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促进旅游、文化、体育、教育、装备制造及商贸服务等冰雪关联产业有机深度融合,延伸冰雪产业链,丰富完善冰雪产业体系,实现全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4.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和完善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拓宽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渠道,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5.保护生态,持续发展。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前提下合理开发冰雪产品,统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冰雪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相关产业融合的冰雪产业体系,变独特的冰雪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把我省打造成为中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冰雪人才培养高地、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冰雪赛事承办基地和冰雪经济强省,巩固我省在中国冰雪产业的龙头地位。
  到2022年,力争全省冰雪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突破1200亿元。全省旅游滑雪场总数达到80家(其中3S级以上20家),雪道数量300条,雪道总长度300公里。每年有2000 万人次参与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在2018 年和2022 年冬奥会上,我省在中国体育代表团中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建成三个以上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形成冰上运动装备、雪上运动装备、冰雪场地装备三个产业集群,打造3 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 亿元的冰雪装备品牌企业。
  到2030年,我省冰雪产业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突出,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教育及冰雪装备制造等产业全面领先,牢固占据中国冰雪产业的龙头地位。
  三、发展重点
  (一)做强冰雪旅游实现牵动引领
  深入挖掘冰雪旅游资源,合力构建冰雪旅游核心品牌,创新打造冰雪旅游产品,实现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冰雪旅游产业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冰雪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提升我省冰雪旅游的知名度、满意度、美誉度和重游率。
  充分发挥冰雪旅游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使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教育、冰雪装备制造等冰雪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发挥冰雪产业的季节垄断性优势,联动春秋、冬夏兼顾,四季融合,实现全季节发展。
  以自然冰雪观光为基础,创新性开发冰雪运动观光、冰雪赛事观光、冰雪演艺观光等全新产品,构筑复合型冰雪观光产品体系,以冰雪观光为引领,全面开发冰雪运动、冰雪娱乐、冰雪度假等多元产品,实现单一冰雪旅游产品向多元冰雪旅游产品的转变,强力助推冰雪旅游产业大发展,构筑产业发展的“龙江特色”。
  依托我省冰雪旅游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重点建设“一区四带”,即哈尔滨都市时尚冰雪旅游区、哈尔滨—亚布力—雪乡—镜泊湖滑雪旅游度假带、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五大连池冷热矿泉冰雪旅游带、哈尔滨——伊春——逊克森林冰雪旅游带和哈尔滨——漠河极寒冰雪旅游带。
  (二)丰富冰雪文化提升产业内涵
  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和区域文化内涵,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展示和传承冰雪文化,提升我省冰雪产业的发展层级。
  依托我省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及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冰雪文化产品,借助现代科技和时尚艺术创意的手法深层演绎冰雪文化。研发具有黑龙江冰雪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
  依托各地市特色冰雪资源举办区域性冰雪节庆、赛事,以“国际性+区域性”两大节庆、赛事体系助推冰雪旅游大发展,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节庆、赛事活动,打响黑龙江冰雪旅游的知名度。
  依托我省的山地、森林、冰雪等景观资源,设计“林海雪原”等室外实景演出、极限运动表演等主题特色演出,打造室外高端冰雪旅游演艺产品;依托影视剧院、景区场馆等进行冰上杂技、赫哲“伊玛堪”、东北二人转等特色演艺,构建黑龙江省冰雪演艺品牌。通过“室内场馆演艺+室外特色演艺”的模式丰富我省冰雪旅游的可赏性和特色性。
  整合冰雪体育文化内涵,提炼冰雪体育精神,以中国冰雪体育博物馆的建设为我省冰雪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我省冰雪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冬季项目同步发展。
  (三)搞好冰雪体育形成有效推动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部署,实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展模式,创新群众冰雪体育活动和组织形式,完善群众冰雪健身场地设施,建成一支规模合理、结构科学、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冰雪竞技体育人才梯队,新建或改建具备承接国际高水平冰雪体育比赛的体育馆,调整结构,逐步扩大冰雪体育产业规模,把我省建设成冰雪群众体育强省、冰雪竞技体育强省、冰雪体育产业区域龙头省份和我国著名的冰雪运动发展集聚区。
  大力培育冰雪赛事品牌,办好专业冰雪体育赛事,丰富业余冰雪体育赛事。优化冰雪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多渠道发展竞技体育,巩固冰雪体育强省地位,助力北京冬奥会成绩提升。完善省市两级建队机制,支持地市专业队伍建设。加大专业队伍与企业、高校联办的力度。鼓励多元化资本投入冰雪职业体育,组建冰雪体育职业俱乐部和专业冰雪体育运动团队,探索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向职业化发展。扩大对外体育交流,加强与冬季体育强国在冰球、雪上项目、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优化以“全民上冰雪”为主题的群众性上冰雪系列布局,开展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形成若干冰雪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加大冰雪场地设施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中的比重,通过竞技体育的示范和引领,使我省成为全国冰雪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核心区域,成为全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力军。
抓好以打造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为基础,集冰雪体育活动开展、冰雪体育组织建设、冰雪健身科学指导、冰雪体育场馆开放为一体的大众上冰雪系统性工程建设。规范我省冰雪运动项目的场馆建设,统一冰雪项目场馆建设要求,降低冰雪项目场馆收费标准。保证各项冰雪项目赛事的顺利进行,满足人民群众对冰雪运动场馆的需求,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开展。
  (四)强化冰雪教育夯实发展基础
  大力培养冰雪产业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我省在冰雪教育方面的基础优势,围绕2022 年冬奥会服务人才需求,依托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培养冰雪产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全国冰雪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指导。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滑雪教练员培训体系,加大大众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增加大众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比例。
  鼓励冰雪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提升冰雪产业服务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冰雪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院设置及发展冰雪产业相关专业。发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社团俱乐部和企业等各类力量,充分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开展冰雪人才培养和培训,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技能培训,推动跨界合作,共同培养冰雪运动人才。加强冰雪人才的国际交流和培养。
  围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深入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大力推进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加大冰雪运动进校园力度,提高青少年参加冰雪运动人数和水平。扶持创建校外滑雪学校、青少年冰雪活动中心,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办各类青少年冰雪运动俱乐部。逐年增加冰雪器材场地建设费用。旅游滑雪场要为青少年滑雪提供优惠和方便。举办大中小学冬季运动会,完善竞赛选拔机制,畅通学生运动员进入各级专业队的渠道。
  (五)开展冰雪装备研制助力发展
  以雪上运动装备、冰上运动装备、冰雪场地装备为重点,依托产业基础,加强资本合作,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知名品牌,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建设产品营销体系,促进冰雪装备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围绕雪上运动装备、冰上运动装备、冰雪场地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企业集聚、技术研发、项目建设,突破制约冰雪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加快信息技术与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开发生产多档次、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冰雪运动装备产品,加快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
  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冰雪装备产业创新联盟。组织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用户建立冰雪装备产业创新联盟,在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业务分包、专利共享和保护、品牌提升等方面开展合作。开展重点产品技术攻关。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引入国际先进的冰雪装备生产技术,增强技术创新的支撑能力。加强冰雪运动器材、冰雪场地装备产品开发,开展新材料、智能穿戴技术在冰雪运动装备中应用研究,研发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四、主要任务
  (一)聚焦冰雪精品工程
  1.重点建设精品冰雪旅游区(带)
  (1)建设冰雪旅游核心区
  打造哈尔滨都市时尚冰雪旅游区。以都市冰雪为核心,以人文冰雪为特色,将冰雪旅游与城市风情旅游有机结合,建设集冰雪观光、冰雪体验、冰雪演艺、冰雪运动、商务会展、装备制造、时尚文化等于一体的国际时尚冰雪旅游城市。
  (2)建设冰雪重点旅游带
  打造哈尔滨—亚布力—雪乡—镜泊湖滑雪旅游度假带。整合沿途冰雪旅游资源,突出亚布力滑雪胜地和雪乡、镜泊湖冰瀑布的核心吸引力,构建“滑雪场+冰雪度假村”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大雪乡、大亚布力的东北林区文化内涵,构建滑雪、赏雪、戏雪、狩猎、温泉、民俗、冬捕等多元化的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将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打造成东方的达沃斯,将雪乡打造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度假小镇,将沿线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冰雪旅游景观带。
  打造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五大连池冷、热矿泉冰雪旅游带。以杜蒙、林甸北方温泉养生度假区、齐齐哈尔扎龙湿地温泉和五大连池风景区矿泉为依托,开发矿泉冬季泡洗功能,构建以雪地温泉、矿泉养生、休闲娱乐等内容为核心的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增强五大连池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大庆、齐齐哈尔打造成为中国雪地温泉之乡,将五大连池风景区打造成为国家级中医药矿泉健康旅游示范区,将沿线打造成“冰雪+温泉+冷泉+康养”旅游度假带。
  打造哈尔滨—伊春—逊克森林冰雪旅游带。依托小兴安岭林海雪原独特品牌,重点开发森林穿越、冰雪运动、雾凇奇观等产品,建设集狩猎运动与文化、温泉疗养与度假、室外冰雪与室内戏水等项目为一体的复合型森林冰雪旅游带。
  打造哈尔滨—漠河极寒冰雪旅游带。依托北极村独特区位条件,突出极寒、极北、天象奇观、北极圣诞等核心要素,开发独具特色的找冷、找北、冰雪运动、文化体验、民族民俗原生态的冰雪旅游产品,构建中国极寒特色冰雪旅游带。
  2.统筹谋划精品冰雪旅游线路
  培育精品线路。围绕“一区四带”,深度培育以冰雪艺术、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为特色的哈尔滨—亚布力—雪乡/哈尔滨—凤凰山“冰雪之冠·大美雪乡”黄金冰雪旅游线路;完善提升以雪地观鹤、雪地温泉、雪地冷泉为特色的大庆—齐齐哈尔—五大连池“冰雪之冠·鹤舞雪原”,以虎峰岭、横道河子历史文化和镜泊湖冬捕节及萨满文化为特色的“冰雪之冠·秘境冰湖”,以小兴安岭冰雪森林雾凇为特色的“冰雪之冠·冰雪森林”,以神州北极极寒极冷和圣诞文化为特色的“冰雪之冠·北极圣诞”等4条精品冰雪旅游线路,稳固黑龙江省“冰雪之冠”的市场地位。
  3.整合资源提档升级
  围绕三大冰雪龙头项目,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冰雪和文化资源,结合冰雪旅游度假区和冰雪旅游小镇建设,全方位提升冰雪项目档次。
哈尔滨国际冰雪旅游城:全域拓展,打造全国唯一的复合型全域冰雪旅游目的地;外围联动,构建围绕国际冰雪旅游城的环城游憩带。将哈尔滨打造成为国际时尚冰雪旅游名城。
  亚布力国际冰雪公园:加快推进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发挥亚布力滑雪场产业龙头作用,在充分保障为竞技体育和大众滑雪服务的同时,构筑会议度假与竞技运动相结合的双驱动模式。国际联合,打造东北亚冰雪旅游联盟。整合开发,构建全时段、全要素、全市场、全产业的旅游发展体系。将亚布力打造成为国际滑雪旅游目的地。
  中国冰雪民俗文化旅游区:强化“中国雪乡”品牌。构建“核心区+延伸区”圈层发展模式,优化旅游区业态布局。丰富夜间休闲业态,构建旅游区域内“全时段”旅游经济体系。将雪乡及凤凰山等区域打造成为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东北民俗文化体验地。
 (二)创建冰雪高地工程
  1.着力提升全域冰雪节庆演艺美誉度
  (1)提升冰雪节庆品牌影响力
  培育节庆产品。持续办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亚布力国际滑雪节、中国雪乡旅游节、雪地观鹤文化旅游节、大庆雪地温泉节、秘境冰湖冬捕节、佳木斯三江国际泼雪节、兴凯湖冬捕节和伊春森林徒步穿越节等大众娱乐性节庆活动。
  (2)融合打造冰雪演艺品牌拳头产品
  打造特色驻场演出。支持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雪乡、北极村、镜泊湖、五大连池等重点景区,着力丰富和提升冬季驻场演艺产品。鼓励省、市文艺院团和哈尔滨大剧院、莫斯科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犹太老会堂音乐厅等文艺演出场所,推出综艺演出、冰上杂技、龙江戏曲、经典音乐等特色演艺。提高《欢乐冰城》《惊美图》《百年哈尔滨》《四季畅爽·龙江冰秀》等文艺节目水平,打造“冰雪+演艺”精品。以“冰雪大世界”“万达冰雪乐园”为依托,着力打造大型冰雪景观VR秀、冰雪趣味活动、实景演出、花车巡游、冰雪音乐会、少数民族歌舞表演、焰火燃放、立体灯光秀等一系列室内外活动。
  (3)大力发展冰雪创意产业
  丰富地域文化产品。重点打造“来龙江过大年”产品,形成“冰雪+民俗”旅游产品系列;重点开发佳木斯敖其赫哲雪村、双鸭山四排赫哲民俗村、黑河鄂伦春新生乡、大庆阿木塔蒙古风情岛旅游景区、牡丹江江南朝鲜族满族乡明星村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形成“冰雪+民族”旅游产品系列;重点开发哈尔滨阿城金源文化、牡丹江宁安渤海国文化、林海雪原红色文化、中东铁路旧址等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形成“冰雪+历史”旅游产品系列。打造冰雪文化创意基地。着重提升冰雪主题乐园、冰雪娱乐活动、冰雪动漫游戏、冰雪景观、冰雪建筑、冰雪服装、冰雪工艺品等创意设计水平,更多地在冰雪艺术创作中体现本地区文化特色与元素,将地方服饰、建筑、饮食、渔猎等文化引入冰雪艺术景观设计与娱乐旅游项目设置中。定期举办冰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依托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大力开发手工艺品、特色冰雪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
  促进冰雪传媒文化产业。以市场为驱动,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形成富有活力的传媒体系;鼓励省市电视台摄制高水平的黑龙江冰雪旅游广告片、宣传片、纪录片,在重要渠道播出;创意制作开发以黑龙江冰雪文化为背景的各类冰雪文学、冰雪绘画、冰雪游戏、冰雪歌舞、冰雪动漫等,拍摄黑龙江冰雪文化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冰雪影视基地。
  壮大时尚文化产业。挖掘哈尔滨市“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时尚文化内涵,加快中央大街欧陆风情商业区、南岗红博松雷商业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红博西城红场等特色街区的业态调整,鼓励主要商圈合理延长冬季营业时间,丰富街头演艺和游艺项目,打造浪漫都市夜、激活夜经济。
  2.重点建设冰雪体育赛事基地
  (1)积极发展冰雪体育赛事
  办好专业冰雪体育赛事。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方面支持,密切与世界和国家滑雪、滑冰、冰球、冰壶等运动协会联系,更多地主办、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提升冰雪体育产业的拉动力。打造冰雪马拉松、雪地足球、冰雪汽车拉力赛等具有我省特色的国际品牌赛事。探索开展雪橇飞机、滑索、冰雪挑战等极限项目。
  丰富业余冰雪体育赛事。举办各类业余冰雪体育比赛,引导支持冰雪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举办趣味性冰雪体育赛事活动。
  (2)建设冰雪体育赛事基地
  加强冰雪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制定和实施全省冰雪场地设施发展规划。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市建设可承接全国比赛的滑冰馆;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建设完善能够举办世界高水平冰上比赛的体育馆。完善亚布力滑雪场基础设施,新建索道及单板滑雪自由式空中技巧场地、田径场、滑冰综合馆和运动员综合楼。对黑龙江省冰上训练基地场馆进行改造,达到承办国际重大冰上赛事的标准。
  3.加快培养冰雪人才
  依托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省冰雪职业学院和社会办学力量,加强冰雪运动、管理以及赛事组织、场馆建设、运营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制冰师、器材师、导滑员、防护师、救护人员等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加强在职岗位培训,每年培训省、市、县三级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万人。建立冰雪产业研究机构。出台相关政策,留住、用好省内高层次冰雪产业人才。
  4.打造智慧冰雪体系
  提升冰雪产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冰雪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多层次、功能全、反应快的冰雪市场监测系统和应对处理系统,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与“智慧冰雪”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互联网+冰雪”模式,建立贯穿冰雪产业全要素、全链条的智慧技术应用和管理体系。开发虚拟现实技术冰雪产品,开展咨询、搜索、体验、预订、支付和导航等综合服务;及时监测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有效处理安全事故;全面提升冰雪服务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冰雪产业提档升级。
  (三)夯实冰雪基础工程
  1.全面提升大众冰雪教育
  实施“校园冰雪计划”,采取冰雪运动进课堂、冰雪项目进中考体育考试科目、假期学校冰场开放、成立冰雪兴趣活动小组、校校开展冬季冰雪运动会等形式,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普及冰雪运动项目。逐步实现大中小学校园冬季室外冰场建设全覆盖。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支持,将镜泊湖作为全国青少年冬季阳光体育大会永久性主会场。
  持续实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赏冰乐雪”,发展“冰雪阳光体育”等多个推广项目,让我省更多地区的民众享受到冰雪运动的乐趣,促进冰雪运动在省内普及和推广。
  2.全面弘扬大众冰雪文化
  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对奥运文化、冰雪体育文化、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和展示,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冰雪运动习惯和消费观念,主动参与冰雪运动。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冰雪题材文艺创作,推广冰雪文化。以2022年冬奥会、全国冬运会和各冰雪单项赛事为契机,开展宣传、展览、征文、集邮等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文化活动。
  3.积极促进大众冰雪体育
  (1)加强冰雪健身休闲设施建设
  在全省各县(市、区)推广建设简易可拆装滑冰场,在地市级城市中心地带建设高端可拆装冰雪运动场地。探索尝试PPP 项目试点,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滑冰馆和滑雪场。市级建设1个室内滑冰场,各县(市、区)建有1 处室外冰雪运动场所(可拆装式移动冰场)。在有条件的城市打造一小时冰雪运动健身圈。盘活室内滑冰馆资源,提高使用率,力争使冰雪体育活动贯穿全年。
  推进方便群众参加冰雪运动的全民健身设施工程建设,围绕训练、比赛和备战北京冬奥会的需要,加强以省、市为重点的冰雪项目重点公共体育和训练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
  (2)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活动
  打造“大众冰雪健身季”“玩冰雪总动员”“赏冰乐雪”等群众性冰雪活动品牌,拓展群众喜闻乐见、有市场潜力的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单板滑雪和冰上龙舟等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推广普及越野滑雪,提高初学者向经常性滑雪者转化率。积极发展长距离雪地摩托、雪撬和雪地徒步等项目,打造亲子游等娱乐性、参与性产品。哈尔滨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开放并维护城市内外江河湖沟等冰雪场地,为居民和游客广泛参与滑冰、打冰爬犁、滑脚划子、抽冰尜、雪地拔河、打雪仗、堆雪人等群众性冰雪娱乐活动提供便利;支持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型超市引进生态冰场、旱雪项目,开设室内滑冰场、滑雪场。
  (四)增强冰雪支撑工程
  1.重点建立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加快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依托已有产业园区,划出3-5 平方公里土地,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研究制定土地使用、厂房租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推动冰雪装备企业和研发资源整合集聚发展,打造冰雪装备产业园。绥化、七台河等其它有条件促进装备制造业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的地区根据实际辟建产业园区。支持在产业园内建立冰雪装备企业孵化器,为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提供便利条件,降低冰雪装备企业创业成本。鼓励冰雪装备产业园建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营销展示和人才培训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现有制造加工生产能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冰雪旅游装备制造企业,合资合作研发制造索道、压雪机、造雪机、制冰机、雪地摩托等冰雪设施装备,打造核心品牌。支持黑龙集团、乾卯公司等冰雪装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鼓励新建或引进体育制造企业,重点扶持滑雪板、滑雪鞋、雪杖、头盔、滑雪镜、手套、护身用具和滑雪服等冰雪体育器材装备的技术研发及生产。支持第三方举办中国冬季户外体育用品博览会。
  2.发展冰雪关联产业
  以我省优质的温泉、火山矿泉、中医药、蒙医药、绿色食品等康养资源为依托,以北药种植基地及大型中药加工企业为补充,与我省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冰雪特色医疗、中医药疗养、养生保健、冰雪康体运动等冰雪康养旅游产品,完善产业要素及服务业态,形成“冰雪旅游业+大健康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产业发展。
  在重点城市打造集旅游商品购物、特色餐饮为一体,以接待旅游团队为主的地方特色旅游精品展销中心。指导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加快建立和健全旅游商品一条街、旅游购物商场、旅游纪念品专柜。推进特色旅游商品进景区,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步伐。鼓励扶持旅游商品设计、生产企业,开发具有黑龙江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商品研发和制作工艺水平。每年举办一次全省性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暨展销活动。
  (五)优化冰雪环境工程
  1.完善旅游交通服务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建设要统筹考虑旅游发展需要,完善加油站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建设。将通往3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的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范围,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推进旅游交通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重点旅游景区要健全交通集散体系。旺季增开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列车和旅游专列,完善火车站、高速列车、旅游专列的旅游服务功能,鼓励对旅游团队火车票价实行优惠政策。加强高铁车站与、景区的交通衔接。支持重点旅游城市开通和增加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航线,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游航空发展,按规定开展国内旅游包机业务。
  2.提高旅游住宿业整体质量
  科学规划布局,建设冰雪主题精品酒店、特色民宿等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场所,提高整体接待能力。推进大城市、核心景区高档宾馆建设;提倡偏远地区中小城市和一般景区建设中低档星级和经济型酒店;大力发展家庭旅馆,缓解景区旺季住宿难的问题;积极推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沿线汽车旅馆建设。加快现有星级饭店提档升级步伐,完善休闲娱乐配套等功能设施。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加强软件建设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3.打造黑龙江特色美食
  突出绿色无公害食品优势,重点打造面向外地游客的精品特色黑龙江菜。进一步细分现有餐饮品牌,做精、做优、做特黑龙江鱼宴、山珍宴、火锅宴、铁锅炖、杀猪宴和俄式西餐等特色套餐宴席。推进特色黑龙江菜标准化工作。壮大特色黑龙江菜餐饮规模,打造黑龙江餐饮服务标准体系,倡导旅游景区经营地方特色菜肴。
  4.提升公共服务设施
  加快完善重点冰雪景区游客咨询中心、游步道、停车场建设。加强重点景区4G、WiFi信号覆盖。完善加油站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以休息、购物、餐饮为主的旅游服务功能。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景区、旅游餐馆、娱乐场所、休闲步行街区、公路、加油站厕所的建设与管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六)强化冰雪形象工程
  1.加强品牌打造
  刻画整体形象。建立省旅游发展委负责总体品牌营销,市(地)、县旅游委(局)负责区域整合营销,旅游企业负责点上具体营销的分层级营销机制。主办中国国际冰雪旅游峰会,用好我省发起成立的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平台,打造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北国冰雪”国际旅游品牌,推广入境市场精品冰雪线路,培育节庆产品,推出“中国黑龙江?东北亚冰雪旅游胜地”品牌。省和重点市(地)媒体开设冰雪旅游频道和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专栏节目和版面,叫响“冬奥举办在北京,赏冰乐雪到龙江”口号。
  2.加力品牌推广
  创新推广体系。细分市场需求,拓展重点客源市场,推动品牌营销与产品营销相结合、“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相结合、新媒体营销与传统媒体营销相结合、专业营销与行业营销相结合、“请进来”营销与“走出去”营销相结合、国内市场营销与国际市场营销相结合,以哈尔滨冰雪节、亚布力滑雪、大庆雪地温泉、雪乡美景等优势冰雪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为基础,以东北地区为一级目标市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区域为二级目标市场,俄罗斯及港澳台游客为海外基础旅游市场,欧洲、北美及东南亚地区为海外重点拓展市场,全方位宣传我省“畅爽龙江”旅游品牌和产品。
  拓展营销手段。广泛利用微信、微博、旅游网站及时传播旅游资讯,通过直播视频手段展现活动场景、旅游美景,提高用户参与度、体验度。整合各类旅游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增强营销精准度。综合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手机客户端等线上线下传播载体,扩大营销传播面。
  3.强化品牌维护
  加强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食品卫生、安全救援、交通服务等方面的监管,治理冰雪旅游市场,提升服务软实力。加大对冰雪旅游市场的治理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完善冰雪旅游市场的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树立诚信形象,提升黑龙江冰雪旅游的服务质量,维护品牌形象,促进冰雪产业健康发展。
  五、支持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依托黑龙江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省冰雪产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事项,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由省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和召集人,中省直相关部门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旅游发展委。各地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破除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冰雪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提高市场化运营水平。推进国有旅游景区(滑雪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改革,赋予冰雪产业主体更多自主权,规范发展中介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冬季运动项目。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冰雪产业联盟,促进冰雪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全面提升冰雪产业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水平。
  3.加大财政金融扶持。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加大对现有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对发展冰雪产业予以支持和倾斜。各类金融机构对重点冰雪旅游项目,允许以旅游景区特许权、运营权质押担保。支持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资产证券等方式参与冰雪产业开发建设。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企业上市。
  4.完善规划布局和土地政策。将冰雪产业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划应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冰雪场地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冰雪场地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冰雪场地设施项目,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5.落实税费及价格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出台的取消、停征、免征和降低标准收取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冰雪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核准后定期给予减免。提供冰雪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指导重要冰雪产品成本测算与服务价格定价,依法监督管理市场价格、收费,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违法案件,确保冰雪运动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1月30日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投资促进局   电话:0451-86776015   E-mail:fzyjc220@163.com

备案编号:黑ICP备06006248号   黑公网安备:23010902000124号  网站标识码:2301000011
技术支持:哈尔滨市朝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访问量: